中餐学院启动预制菜研究高地建设工程|首批12个预制菜标准即将新鲜出炉
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中餐学院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互联共建、校企融合等形式,全面启动预制菜研究,并将其作为“一号工作”列入2023年度工作计划。
近年来,中餐学院在调研中发现,随着产业升级、顾客消费习惯改变和国家政策推动,预制菜产业面临极大的战略机遇期,将成为风口行业。2022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4196亿元,2023年将突破5000亿元。据有关机构统计,截至1月26日,2023春节全国预制菜销售额约1307.53亿元,较2022年增长43.6%;京东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倍。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首次将预制菜写入其中。随着预制菜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提速。
作为一所有着近60年办学历史的烹饪院校,我院拥有预制菜研究的独特优势。依托中餐学院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山东省首席技师工作站、山东省示范性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山东省鲁菜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站等多个研发平台,从2019年起,就持续开展相关产品研究开发和标准制定,助力行业企业全面进行预制菜产业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已经携手山东春雪集团、鲁花集团、烟台百吉林生命科学研究院完成了30多种预制菜、5种生态调味料的研发工作,并且全部实现了产业化,创造极高的经济效益。2021年3月,启动了首批12个预制菜标准的制定。2022年8月26日,在第四届齐鲁厨师艺术节上,我院被授予“山东省饭店协会预制菜研发中心”。近期又将组建成立山东省预制菜研究院,与鲁商集团校企共建“预制菜数字化产业学院”,开展预制菜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中餐学院副院长李荣表示,预制菜是万亿级朝阳产业,前景无限、未来可期。要持续强化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标准的创新、标准的提升,逐步完善覆盖从田间、进车间、到餐桌的全链条预制菜产业标准体系。中餐学院要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产业发展的“推手”、企业成长的“帮手”,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对接、人才培训、标准制定、科普宣传、技能竞赛、展会服务、智库咨询以及产学协同组织建设等,推动山东预制菜产业走在全国前列,打造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预制菜产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