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年报

时间:2025-08-11 00:00  

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

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2024-2025学年度)

 

2024-2025学年度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艺术教育工作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核心目标,积极探索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及社会服务等核心业务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艺术教育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艺术教育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专业赋能升级

2024级增设美容美体艺术、人物形象设计等4个艺术类专业。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展“3+2”专本贯通培养工作,拓宽学生发展渠道。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探索,建成首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实体运营的艺术类产业学院——融媒体产业学院。与鑫乐影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数智影视制作产教融合基地,以数字化技术驱动文化产品与服务创新。为颐莲、瑷尔博士、UMT三个品牌创作美妆短视频,为产业发展赋能提速;与福瑞达、鲁商生活、银座集团分别举办短视频大赛,总播放量超百万。美容美体艺术专业学生在第二届亚洲美容美发竞技交流赛中荣获国际组银牌、国内组铜牌。由烟台一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学院师生团队深度参与的微短剧《她唇之下》 在烟台杀青,进入后期制作。

(二)课程深度融合

持续推进美育浸润行动,引进硕士研究生层次艺术教育人才。将艺术教育元素深度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除开设《传统文化》《大学美育》《艺术鉴赏》等公共课程外,结合学院特色,增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胶东红色文化》《非遗文化赏析》《茶文化入门》等特色美育课程增加了信息化、实践教学占比。聘请烟台美时嘉钟表有限公司专家、“钟表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高力、赵民生深度参与课程建设。面向中西餐、旅游与服务等重点专业群,开发《中外饮食文化》《烹饪工艺美术》《食品雕刻与菜品装饰》《筵席设计与宴会组织》等融合性美育课程。在项目化教学中引入美学评价标准,显著提升学生作品审美品质。

(三)思政培根铸魂

创新打造“领航者说”品牌,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讲授“思政+艺术教育”专题大课。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组织学生海阳地雷战纪念馆、赴南京进行“千年文脉,遇见南京”历史人文科技研学之旅、聆听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会长江平专题讲座《电影中的百余年党史故事》。师生赴莱阳唐和恩故居等地采风,拍摄的“一只小竹竿”的故事在B站上累计播放量近6万,经AI技术改编,获山东省第三届“AI+思政”创新创意竞赛一等奖与烟台市作家协会、烟台华夏文化促进会合作,共同打造文艺+思政课品牌活动,成功举办“青春向党 • 义举筑梦——《祖国在我心中》经典诗歌进校园”七一诗会。承办以“红色寻根、科技赋能”为主题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思政教师实践研修班,学院党委书记宋宁在开班式作题为《深化红色思政铸魂  探索职教育人新路径》的经验分享获省内外职业院校同仁高度评价。

(四)实践提升素养

与吉斯集团联合主办“吉斯杯”短视频创作大赛,组织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黄河入海流”主题艺术作品征集等艺术教育主题实践活动10余次师生参与2025青葱青年影展(烟台)开幕、《大千世界·镜显美丽》大型生态视觉艺术全国巡展(烟台站)等活动,拜访烟台绒绣传承人周志娟。组建风笛合唱团、十里汉服社、舞狮、美容美妆等16个学生艺术社团。举办文艺晚会、草地音乐节、电音派对等30余场,持续打造“城院大舞台”品牌(涵盖校园十佳歌手大赛、舞林大会、主播新声力、群英荟萃赛等)。师生参加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书写大赛获山东赛区毛笔类大学生组三等奖、教师组二等奖和优秀奖。学院啦啦操队获全国锦标赛三个组别3项冠军全国啦啦操冠军赛两个组别双亚军全国啦啦操联赛(潍坊站)三个组别三冠军的好成绩。

(五)文化滋润心灵

持续推进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校园文化“伊尹文化”建设,打造“悦(YUE)”艺术教育文化品牌。成立以优秀学子姜昭鹏命名的“姜昭鹏”志愿服务队,组建以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为代表的艺术教育宣讲团队。22支团队入选全国志愿服务宣讲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中餐学院学生、青年非遗传承人代表林言竹与中国山东网联合策划直播讲述胶东花饽饽非遗技艺年轻一代传承故事。在第二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学院9名师生获“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全国和省级技术能手总人数达102人

(六)服务注入动能

本学年度,学院红馆接待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党性教育活动40余次,为莱山第二实验小学等中小学生开展“红匠星火・职梦未来”等研学活动1000余人师生深入社区及中小学,开展八段锦教学、漆扇等美育传统文化进校园、“两弹一星”精神宣讲、“乐享青春”大学生音乐节志愿活动30余次。与烟台高新区管委共同举办第三届伊尹技能文化节暨“职教匠心·美育万家”职业教育进社区活动活动展示9个校企协同育人特色工坊(含鲁菜传承、AI制作等)、20余项生活美学体验及胶东花饽饽等非遗项目,搭建校企合作与社区服务互动平台。

二、艺术教育发展的经验做法

(一)党建引领,协同发力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宣传统战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二级学院分工协作,合力打造“心悦城服”艺术教育品牌,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二)课程重构,项目驱动

加强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建设专项计划,采用“模块嵌入”与“独立设课”相结合模式,将艺术教育内容纳入课前5分钟“成长引航”课堂。推行“项目化教学”,以企业VI设计、文化空间营造、产品包装升级等真实项目为载体,将艺术教育要求与技术标准贯穿项目全过程。

(三)师资共育,跨界融合

成立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坊,聘请行业企业技能大师、非遗传承人担任兼职艺术教育导师。组织编写《中国鲁菜大典》及全省高职首册《大学美育》教材,录制美育微课,设立校级艺术教育研究课题,组织社区艺术教育课程评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搭建平台,资源共享

在全国创新美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山东省AIGC传媒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17个产教融合共同体落户城院,大力弘扬鲁菜文化,建设世界首个沉浸式综合体验餐饮文化博物馆“中国鲁菜博物馆”。依托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集群,建设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技能文化体验场馆、数智影视制作产教融合基地及校内职业文化主题“活力街”,优化艺术教育体验环境。

(五)校地融合服务社会

建设“农耕文化服务与自然教育实训基地”,与区内中小学联合开展职业艺术教育研学实践。依托校内非遗工作室、红色宣讲团及各专业团队,深入周边企业和社区开展艺术教育服务。重点推动胶东花饽饽、商校糖酥杠子头等区域特色美食文化传承,打造“诚食”乡村美育食育品牌,服务烟台全民艺术教育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存在的问题

1.艺术教育覆盖存在不均衡现象。部分专业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思维、工匠精神、人文素养及提升综合竞争力方面的核心价值认识不足,多停留在活动层面,需进一步深化。

2.艺术教育专项教学研究及项目载体较少,经费投入有待加强。现有艺术类师资数量及其跨学科能力尚难满足全校深度融合需求,优质艺术教育课程资源与案例库仍显不足。

3.艺术教育成效评价标准体系尚不健全,活动效果反馈及学生艺术教育素养评价机制难以科学量化。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影响其持续投入的积极性。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激励机制。持续加强艺术教育专业与课程建设,将艺术教育元素刚性嵌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制定“一院一策”或“一专业一策”的艺术教育建设目标。构建涵盖“学生艺术教育素养提升度”、“艺术教育成果影响力”等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2.加大资源投入,夯实支撑基础加快校内实体艺术教育体验场景建设,提升基地管理与使用效能。加大艺术教育专项基金投入,重点支持课程开发、师资培训、资源建设与品牌活动。建设校级艺术教育课程资源库”与“艺术教育数字云平台”。加强校内教师跨学科培训,探索柔性引进、校际共享等方式补充师资力量。

3.涵育美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艺术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美育价值。持续开展艺术教育理念专题培训与教学研讨,加大优秀案例宣传推广力度。聚焦区域产业文化特色(如鲁菜、非遗),持续培育2-3个具有显著辨识度和影响力的艺术教育品牌项目。

下一步,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以深入实施美育浸润行动为核心,在机制保障、资源投入、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文化涵育服务地方等方面持续用力,努力构建具有城院特色、体现时代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艺术教育工作新格局,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贡献城院力量。

 

 

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

2025年811

 


联系方式

部门: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

电话:0535-224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