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进军事理论课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三位一体"国防教育体系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我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根本任务,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指导,创新构建“理论课堂+实践课堂+云端课堂”三位一体的军事理论课教学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将军事理论课全面融入思政育人体系,着力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大思政课’。”学校学生工作处(武装部、团委)处长吕颜峰表示,“通过课程改革,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素养提升的双向融合、协同赋能。”
一、紧扣大纲要求,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据了解,学工处武装部严格遵循教育部军事课教学要求,系统设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等重点领域。“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与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机衔接,”吕颜峰介绍,“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元化教学方式,生动阐释‘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深刻内涵。”
二、创新教学模式,打造"三类课堂"
学校积极拓展教学载体,构建起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色,推动军事理论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如在烹饪专业融入野战饮食保障知识,在酒店管理专业引入重大活动安防组织内容,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实践课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内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国防知识竞赛、举办国防教育主题演讲等系列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云端课堂则依托学校建设的思政资源库,推出军事理论微课等数字化教学内容,有效拓展教学时空。

三、育人成效显著,学子收获满满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国防素养与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显著增强。2024级数据专业王同学表示:“原来总觉得国防离我们很遥远,现在明白了,守护好大数据安全,同样是在守护国家安全。”
近年来,学校参军报名人数持续增长,多名学子在省级国防教育主题活动中斩获佳绩。学生们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也充分体现出军事理论课的育人成效。
吕颜峰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推进军事理论课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探索构建“课程—实践—文化—服务”四维一体的国防教育长效机制,着力培养既具备精湛技能,又怀揣家国担当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强国建设贡献城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