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寻根非遗,赋能教学——文化与创意学院赴所城里开展非遗文化教研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促进传统文化与专业课程建设有机融合,9月18日,文化与创意学院副院长宋雁鸣率数字媒体技术、人物形象设计、化妆品经营与管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人及教师代表赴烟台所城里开展非遗文化考察调研活动。


e231a7b1ec6d478c7de2463d1b5d0313.jpg


  所城里街区承载着烟台深厚的文化底蕴,汇聚了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教研活动重点走访了扎染、银饰制作、绒花技艺、手工制香等非遗项目的工作室与传承人基地。教师们与各位非遗传承人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细致观摩了精湛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流程,亲身感受了非遗技艺所蕴含的独特艺术魅力、匠心精神及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各专业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从不同角度探寻非遗与现代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创新路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师重点围绕数字扫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开展非遗项目数字化记录、保存与创新展示研究,积极探索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开发路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师系统梳理传统染织、银饰及绒花的造型特征、纹样规律与色彩体系,着力推动传统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舞台造型与整体形象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化妆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师聚焦手工制香古法配方、香料萃取工艺及香文化历史研究,深入开展传统香方与现代护肤品、香氛产品融合创新及应用开发的专项研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对所城里街区建筑风貌、空间布局及非遗手工艺店铺陈设艺术进行实地调研,积极探索传统美学元素与人文精神在现代室内外空间设计与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实践路径。


7d336a3c1dd51978af6589af3c547a93.jpg


30c264ae68b389368e520a8eec70376a.jpg


宋院长于活动总结中指出:“本次教研活动堪称一次极具价值的‘寻根’之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更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教育资源。期望各位教师能够将此次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丰富多元的教学案例与实践项目,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全流程,达成文化传承与专业建设的双向赋能。”


此次跨专业联合教研活动,不仅拓宽了教师的专业视野,激发了教学创新思维,还进一步强化了学院与地方文化资源之间的联系,为构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培育具备文化自信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