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学习强国”的这六年】学而习之 行而不辍
每日清晨,在清脆而熟悉的滴水声中打开“学习强国”,已成为我坚持六年的习惯。从日出东方到星河长明,它陪伴我度过了无数晨昏,我们已如知己般密不可分。回想六年前第一次下载“学习强国”APP,初次谋面,便觉相见恨晚,各种学习内容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从此追随这位良师如影随形。岁月流转,转眼间这位良师已伴我六年时光,这六年来的点滴陪伴,赠予我的,不仅仅是一场温暖的相遇,更是终身的修行与洗礼。
立鸿鹄志,做梦想家。初识之际,它是梦想的起点,仅第一眼,我便被它深深地吸引,时政、经济、法治、科技、教育、文化等内容一应俱全,包罗万象,就像是一座浩瀚无边的超级图书馆。每天清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学习强国”,开启新一天的学习之旅。夜晚临睡前,我也习惯性地找它浏览新闻、聆听原著。在它这里,我可以及时获取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决策部署等信息;可以在各类国学经典里畅游,聆听叶嘉莹先生讲中华诗词的雄浑奔放、凄婉清丽;观看红色爱国电影,感受革命先辈的勇敢与智慧;追随李子柒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于一箪食一瓢饮中展示最质朴的传统文化;聆听人世间曼妙的生灵之歌,体味心灵震颤的瞬间,感受生命的真谛……每日清晨,百灵唱响首啼是它;排队等候,浏览时政要闻是它;偶遇困惑,查阅资料最佳助手是它;与人交流,话里话外总也忍不住提起的是它。它就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点亮一盏盏明灯。
正如汉代学者杨雄所言:“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修身为本,矫思为翼,立义为舵,乘着“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航船,心怀梦想,逐浪前行。
学以致用,做传播者。“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像一个知识百宝箱,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APP包括学习、视频、音频三大板块和推荐、要闻、教育、云听等,聚合了大量可免费阅读的期刊、影视、公开课等资料。通过地方台了解省内的新闻事件,成为我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每当在平台上看到家乡的时事新闻、风土人情时,总是让我倍感亲切,迫不及待想要与亲友分享;当看到岐山臊子面上榜“千年陕菜”栏目时,我由衷地为我们岐山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我在“旗帜”栏目看到振聋发聩的“横渠四句”时,儒家士大夫的器识胸怀至今令我心潮澎湃;当我在“辟谣平台”上看到关于养生方面的内容时,总是急切地转发给家人,希望与他们共享健康的福祉……
父亲是一名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每天最热衷的事就是收看《新闻联播》,我给他也下载了“学习强国”APP,这回,他可以随时随地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内外形势。他逢人就说“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好,还不忘竖一个大拇指。
在我的带动下,女儿也喜欢上了“学习强国”。我经常在假期打开“影视”栏目,带她一起看红色电影,记得看完《党的女儿》,她被玉梅视死如归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当时就写下一篇观后感,被《陕西汽车报》录用刊登。那是她第一次发表作品,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她激动地说:“妈妈,‘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就是我的指导老师。”从此,一到周末就缠着我给她看“经典影视”“强国征文”等栏目。经过多年的知识积累与刻苦练笔,上初二时,她参加陕西省“环境健康杯”征文比赛并获得三等奖。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的新闻时事、文化专题、学生慕课等一系列专题,满足了我们一家人的学习需要,全家人在生活、工作、学习方面亦学亦思、共同进步,爱学习的家风影响着每一位家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每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里,都有一颗种子,带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每日打卡“学习强国”已成为我坚持多年的习惯,阅读文章、观看视频、参与答题、聆听原著……六年时光,不仅指引我解锁了许多未知的领域,还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分享的快乐。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喜欢看“人物”“时评”栏目,每一篇都是精妙之作,人物的描写、现场的再现、段落的转换、穿插的巧妙、文字的简练、情感的升华等等,无不令人拍案叫绝,每每读起,真可谓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周末闲暇时,和孩子一起浏览美食,学做儿童营养餐,成了温馨的家庭亲子时光。做家务时,打开听原著,日积月累,听完了《民法典》《周恩来》,还听完了中长篇小说《围城》《我们仨》《苏东坡传》……边做家务边听原著,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见识,还让我养成了合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润物细无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就这样成为我学习上的导师、生活中的帮手、精神上的伙伴,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我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里汲取精神力量,感受微光之事,领略人间大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渺小得微不足道,就像是黑夜里的繁星,闪烁着微弱的光,但,光芒虽小,汇聚起来便是一条银河,闪耀整个夜空,为我们不断前行指路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