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城院首页

山东城院智能制造学院创新晚自习模式 打造多元成长新平台

为深入贯彻职业教育改革精神,落实学校关于丰富晚自习活动的部署要求,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自2025年4月起,面向全体高职大一学生推出“五维赋能”晚自习改革方案,通过分类管理、资源整合与特色活动设计,构建起“学习+技能+文体+实践+思政”的立体化育人场景,为千余名学子搭建起个性化发展的成长舞台。


多元空间重构:从固定教室活力矩阵

学院突破传统晚自习单一模式,在厚德楼打造覆盖全楼层的特色功能区:204静音自习室实现“零干扰”深度学习,五楼图书角化身书香浸润的知识港湾,一楼西实训室变身挥洒汗水的健身天地,每周一、五的203英语角则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活力场域。学生可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学习空间,实现“一人一表”的弹性管理。

图片 1.png


产教融合赋能:专业技能直通职场需求

依托四大教研室资源优势,学院每月推出“产业人才定制课堂”。机电创新社开展智能设备组装实训,3D打印社组织工业级建模竞赛,物联网教研室开设Python编程特训营,智能制造教研室则模拟真实生产线场景。通过“校企双导师”指导机制,学生在晚自习时段即可接触行业前沿技术,2024级智能制造装备专业学生王同学感慨:“晚自习的3D打印编程项目,让我提前掌握了行业前沿。”


五育并举创新:让成长更有温度

学院将晚自习延伸为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每周三的“光影思政课”通过红色影片激发青年担当,每月两次的文体分享会涌现出辩论新星与运动达人,筹备开展的“辅导员暖心驿站”、轮滑社夜训、棋类擂台赛等特色活动,也将使校园夜晚充满欢声笑语。“以前觉得晚自习漫长,现在每天都有新期待!”2024级工业互联网专业李同学说。


制度保障护航:柔性管理激发内生动力

学院建立“双轨制”参与机制,既保证基础学习空间开放,又通过活动晚自习丰富活动形式。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伟表示:“我们致力于将晚自习转化为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阵地,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发现热爱,在多元实践中锤炼本领。”

图片 12.png

目前,智能制造学院晚自习改革已覆盖18个班级,一周内特色晚自习参与学生已达200余人。随着多彩晚自习的持续推进,这场关于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践,正在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生动范本。

图文来源|智能制造学院学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