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安全教育】“六防”系列教育提纲之——防心理疾病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少数学生在学业和就业等压力下,情绪和性格产生偏差而走入心理误区,以至出现自卑、忧郁、焦虑、嫉妒等方面的心理障碍,严重的甚至离校出走、自残自杀。据统计,09年驻宁高校共有36名学生因学习压力、沉迷网络、情感困惑等原因离校离家出走。经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查找,现已找到33人,目前仍有3人下落不明。全年共有8名学生自杀,给家人和老师同学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一、学生不良心理表现及原因分析

    1、环境变化导致不适。人的一生中会有多次的生活环境变迁,每次环境改变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人的适应能力与自身的生活能力有关,并受到性格和智慧的影响。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心理上会产生很强的不适应感,成为学生心理问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2、个人性格发生偏差。极少数学生由于个性极度内向,生活相对封闭,缺乏与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沟通,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心理上产生紧张孤独,情绪上低沉压抑,遇到心理问题和身体疾病时不能通过正确的渠道去交流、咨询、治疗,而是采取极端的方法加以解决,如伤害他人、自残自杀等,导致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3、学习就业造成压力。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成绩不理想,产生挫折感,严重的丧失自信,妨碍学习。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工作单位不如意,担心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经验而不能胜任工作等),给临近毕业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还有些同学面临考研或是就业的选择,也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往往产生焦虑情绪。

    4、异性交往出现困惑。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华,向往着美好的爱情。围绕恋爱产生的心理问题有多种表现:有的因没有异性朋友而产生烦躁,情绪不定;有的陷入单相思无法自拔,情绪低落;有的面临几个追求者无法选择;有的被误解和猜疑所困扰,忧心忡忡、郁郁寡欢;也有的为失恋痛不欲生,并由此产生忧郁、悲愤甚至绝望。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

二、学生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

    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及早疏导干预,防患于未然,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

    一是要正确认识遭遇的挫折。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在人生的历程中,挫折是普遍存在的,要正视挫折,随时做好应对挫折的准备,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是要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学生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不过分追求完美,坦然接受自身存在种种不足的现实,并且敢于面对,那么心理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也就不再可怕了。

    三是要正确认识别人的评价。总是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是一种压抑自我的思维方式,是造成某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一个人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愿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他人的意见和评价。

    四是要培养乐观的情绪。努力培养稳定而乐观的情绪,快乐地对待生活,对待学习,勇敢地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不为任何挫折、失败和痛苦所压倒。不要因同学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一些琐碎小事而引起情绪的波动,自找烦恼。

    五是要合理释放压抑的情绪。人的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时,应该以合理适度的方式宣泄,不仅能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还可以使心理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如遇到挫折和失败,内心苦闷难受时,畅快地哭一场,或者找自己信任的老师、同学、老乡、恋人,特别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人员诉说,都是缓解情绪压抑的好办法。散步或听听音乐,也可以使人心情舒畅一些;失恋中的青年,可以把学习或工作的日程排得紧凑一些,使自己沉浸于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

    六是要积极结交现实中的朋友。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已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学生对自己上网的时间应有适度的安排,不应沉迷于网上交友和网恋。要积极在现实生活中结交良师益友,加强交流,增进友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是保障同学们正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举措。“安全意识心中有,幸福美满伴一生”,让我们大家一起积极应对,防患于未然,共同维护校园安全秩序,为创建平安校园做出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