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青春,筝筝日上 | 旅游与服务系22幼教4班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风筝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的出现,最初是由于生产和军事的需要,后来由于以木制鸢质量过重,人们便用纸来代替木料制作风筝,称其为“纸鸢”。如今放风筝仍是很多人喜爱的春日游乐活动。手中一根线,不仅是春天的召唤,也是千年历史的牵系。
春风起,纸鸢飞,万物复苏愈明媚。为号召广大青年学子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月8日,旅游与服务系22幼教4班团支部在操场开展"放飞青春,筝筝日上"主题团日活动。
活动在上午十点开始。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操场,耐心组装着自己的风筝,很快就进入了活动的状态。蓝天碧空白云舒,无数纸鸢上九霄。翩翩起舞的风筝,承载着梦想与希望,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季翱翔,而绿茵场上的学子们,也或畅快奔跑,或嬉笑打闹,或相约摄影,到处是欢欣与喜悦。他们用独特的方式享受美妙春光,留住这珍贵的明丽盛景。
活动现场,班主任王震老师跟同学们讲,风筝之所以能翩翩起舞于蓝天,离不开其扎实的骨架支撑,因此广大青年学子应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韧劲,孜孜以求,树牢根基;“要识扶摇能直上,全凭一线手中牵。”风筝的飞翔并非无拘无束,而是受到筝线的牵引和束缚,如果没有了这看不见的风筝线,那风筝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飘落远方。天空中的风筝有高有低,飞的低的同学问老师“为什么我手中的风筝飞不高?”老师解释道“手中的风筝线并不是放的越多风筝飞得越高,风筝线要时不时地拉一拉、收一收,风筝才能飞得更高”。果然,不一会满天飞舞着各式的风筝。这正如青年学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正因为有了党组织、团组织的指引与约束,才能翱翔于蓝天,越飞越高。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广大学子必须始终严守团员纪律和规矩,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春色正当时,人间恰良辰。风筝不只是春色的象征,更是团魂的凝练。广大团员当以风筝为镜,照见自己的成长之路。以实际行动诠释担当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状态,在奋斗中擦亮青春底色,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彰显时代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