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奋进勇攀登② | 立足教育教学和文化传承 二期建设赋能职教新发展
编者按:立德树人守初心,铸魂育人担使命。近年来,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凝心聚力、奋勇争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强校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心悦城服”育人品牌持续焕发光彩,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自今日起开设“聚力奋进勇攀登”专栏,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动实践与创新突破,展现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蓬勃生机。
在烟台高新区科创西路60号,一座融合鲁菜文化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建筑群正拔地而起。作为2026年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二期建设项目不仅将大幅拓展学校的办学空间,更以“鲁菜博物馆”为核心载体,开启职业教育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鲁菜博物馆:打造“中国烹饪学府”的文化新地标
作为系统展示鲁菜历史与技艺的专业博物馆,鲁菜博物馆是二期工程的点睛之笔。博物馆通过七大展区完整呈现鲁菜的千年发展脉络:从追溯春秋战国时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儒家饮食思想的“鲁菜源流”,到解析济南菜、胶东菜、孔府菜三大流派风味的“走进鲁菜”,再到展示扒、爆、塌、拔丝等34种鲁菜独门技艺的“技以达和”。其中,《龙凤饼印》与《张之洞书法对联》作为镇馆之宝,见证了鲁菜与中华礼乐文化的深厚渊源。

鲁菜博物馆将成为教育教学、社会研学、传播文化的重要平台
博物馆不仅收藏大量珍贵文物,更运用现代展陈手段,生动展现鲁菜“和与序”“时与鲜”“技与艺”的哲学智慧。从《齐民要术》记载的古法烹饪,到现代标准化生产体系;从孔府宴的礼仪规范,到民间食俗的生动传承,博物馆构建了一个立体的鲁菜文化生态系统。作为“中国烹饪学府”的实体诠释,博物馆1000平米的集中展陈区和近2万平米的实践教学基地,将成为师生教研的动态课堂,也是面向社会开展研学、传播齐鲁饮食文化的重要平台,真正实现“让历史焕发生机,让技艺重现光彩”的建设初衷。
中餐与西餐实训大楼:培养“舌尖上的工匠”
除鲁菜博物馆外,计划于2026年春投入使用的中餐实训楼与西餐实训楼,是学校培养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设施。两栋大楼充分考虑了现代餐饮教育的多元需求:中餐实训楼聚焦鲁菜技艺的系统传承,设有标准演示厨房、刀工训练区、火功实训区等专业空间;西餐实训楼则着眼于国际化餐饮技能拓展,配备符合国际标准的操作台、现代化烘焙设备及高标准西餐厨房。

建筑面积22000余平方米的两栋实训大楼是学校培养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设施
共2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实训楼的建成,标志着学校烹饪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从1974年首届烹饪专业招生,到2003年获授“中国烹饪学府”称号,再到如今拥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集训基地,学校始终走在烹饪职业教育前沿。新建实训大楼将为学生提供更优越的实训环境,其中设立的“菜品研发中心”将与企业合作,开展新派鲁菜研发与标准化工艺研究,推动鲁菜从“传统技艺”向“标准化品质”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实训楼建设充分结合教学实际需求。中餐实训楼重点打造“鲁菜工艺实训室”“菜肴创新工作室”等特色空间;西餐实训楼则设有“分子料理实验室”“西点艺术工作室”等前沿教学区域。这些设施的完善,将为学生提供从基础技能到创新能力的全方位培养平台,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为鲁菜产业培育既传承传统又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厨师。
中餐学院院长刘雪峰展望未来时充满信心:“这两栋现代化实训大楼将把‘灶台’变‘讲台’,让传统鲁菜技艺在标准化的教学环境中得到活态传承与创新升华,为社会输送更多高品质技术技能人才。
技术赋能:绿色、智能、融合的现代化校园
二期项目全面贯彻“绿色低碳”与“数字智慧”理念,致力于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校园。在建筑设计上,项目创新采用装配式钢结构体系,装配率不低于50%,既缩短了施工周期,也体现了绿色建筑的方向。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项目创新引入BIM技术与智慧工地管理系统。通过搭建协同设计平台,实现各专业设计工作的无缝衔接;借助三维数字工程环境,为施工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涵盖智慧门禁、自动化智能称重、智慧车辆识别与管理等多个子系统,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控。其中,基于AI的实时监控能自动识别安全帽佩戴情况、吸烟行为等隐患,显著提升工地安全管理水平。

“一站式”学生社区第一时间入驻新建设的3栋学生公寓,为师生打造了全方位的暖心服务体验
校园规划同样彰显人文关怀与生态理念。项目充分利用原有地形,通过精心设计的竖向方案,将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自然高差转化为校园特色景观。规划中的“一心一环、一轴两带”空间结构,将各功能区有机串联,既确保分区明确,又实现空间的渗透与融合。已投入使用的三栋宿舍楼,总建筑面积28790平方米,为学生提供了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今年9月,2025级新生张慧文与同学们一同入住崭新落成的宿舍。这位从外地来烟台求学的学子感慨道:“新宿舍设施齐全,环境温馨,有电梯和智能门锁,还安装了空调,让我们这些离家的孩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项目充分考虑校园高低落差特色景观,固化了“一心一环、一轴两带”空间结构
项目配套建设的12280平方米道路广场、34060平方米景观绿化及篮排球场等运动设施。很快,张慧文们将会见证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的全面落成。
展望未来:筑就职教高地,服务区域发展
随着第二批次三栋实训大楼陆续建成,学校将在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与社会服务能力上实现进一步提升。根据规划,学校将围绕旅游、食品药品与粮食、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7个专业大类,重点打造8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构建更加完善的“产学研用”生态链。
从更广阔的视野看,二期建设是学校全面落实“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举措。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为社会培养约3500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山东省“十强”产业,特别是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提供坚实人力资源支撑。
站在即将落成的“活力街”前,学校总务处处长李晓亮介绍:“这里不仅是集商业、文化、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街区,也将成为劳动教育基地,为学校‘三全育人’提供硬件支持与环境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建设发展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项目契合山东省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政策导向,符合烟台市“1+233”工作体系要求。未来,学校将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开展技术研发、提供社会培训等方式,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特别是在鲁菜产业升级方面,学校将依托完善的实训设施和鲁菜博物馆文化平台,推动鲁菜从传统菜系向“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产业化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型,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
从鲁菜文化的守护传承,到现代职教的创新实践;从绿色智能的校园建设,到服务区域的使命担当,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二期建设正以扎实的工程进展,书写着一所职业院校的时代答卷。在这里,传统与未来交汇,技艺与智慧相融,一座赋能学生、服务社会的一流职教新高地,正在齐鲁大地上徐徐展开壮丽画卷。随着二期项目全面落成,这所拥有六十年办学积淀的职教学府,必将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征程中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