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城院首页

2018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都对技能人才的规模、结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制造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突出优势。要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加快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调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区域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烟台的工业已逐步迈入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阶段,工业是烟台实体经济的“压舱石”, 胶东半岛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迅猛,汽车、船舶、航天测控设备、石油化工机械、冶金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形成了区域优势。烟台经济发展位居全国十九、山东第二。201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46.08亿元,全市人均生产总值91979元,烟台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3万亿元,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企业达到16家,其中过千亿企业1家,过500亿企业3家。上市公司总数目前达到42家,居全省首位。2016年投资50亿元的中俄重型直升机项目代表着烟台高端制造业的崛起,近年来,作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烟台吸引美国通用、日本三菱、德国汉高、台湾鸿海集团等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来烟投资,建成了通用东岳汽车、浪潮LG、大宇造船、数控机床、现代冰轮锅炉等一批规模大、技术高的装备制造业项目,加大了对装备制造业人才的需求。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进行,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烟台正在毫不动摇地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不懈地向着制造业强市目标迈进,在更高平台上融入世界。日前,烟台市政府下发《烟台市贯彻〈中国制造2025〉打造烟台智造行动纲要》,烟台将努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率先建成《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已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到2020年,烟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万亿元。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市。烟台的产业正迈向中高端水平,基本形成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同步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驾齐驱、互联网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结构。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烟台片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成为引领全市转型升级的动力源和创新发展引擎。产业的高端发展必将引领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助推特色名校和特色专业的跨越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烟台的工业已逐步迈入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阶段,工业是烟台实体经济的“压舱石”, 胶东半岛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迅猛,汽车、船舶、石油化工机械、冶金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形成了区域优势。2014年,烟台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达到800多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0亿元,利税高达150亿元。近年来,作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烟台吸引美国通用,日本电装、三菱,德国汉高,韩国大宇、LG、斗山机械和台湾鸿海集团等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来烟投资,建成了通用东岳汽车、浪潮LG、大宇造船、数控机床、现代冰轮锅炉等一批规模大、技术高的装备制造业项目,加大了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 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进行,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烟台正在毫不动摇地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不懈地向着制造业强市目标迈进,在更高平台上融入世界。

二、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作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城市,其先进制造业水平的提高,会使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对机电技术尤其是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企业生产中的自动化系统的特点是由专业厂家开发调试,在投入正常生产后,需要有专人跟班对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维护及操作,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跟踪分析,判断故障点,使得自动化系统充分发挥对生产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的最佳控制。另外经常需要根据生产工艺和设备状态设置、调整控制参数,这些工作往往是保证生产过程正常、产品质量优异、以及控制生产成本的关键。从人才结构层次分析,此类岗位最适于高级技工毕业生来承担。大多数企业和毕业生认为机类专业在未来若干年内仍是具有发展前途的专业,并且有较大的需求量。经市场调研,机电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人才需求旺盛,配电柜与电气控制柜的安装、调试,电气设备生产与工艺技术操作,维修电工,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及运行等方面的人才普遍缺乏。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

近年来,我们一直以问卷调查和用人单位走访形式为主,与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和部分毕业生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和交流,另辅之以非正式的交谈和电话交流。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充分体现了毕业生对学校的感情、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调研结果为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学生素质教育、就业教育和指导等方面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接受调查的毕业生和企业有关人员都认为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很有必要,有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毕业生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生产相结合、与企业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机电专业人才主要工作岗位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电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主要有:

操作与维护岗位,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占36.2%。

机电设备装配人员占25%。

销售服务岗位,从事产品营销、售后技术服务、行政管理等工作,这类人员占21%。

质量管理岗位,从事产品的质量检验监督等工作,这类人员占5.2%。

从事设备改造,产品研发等工作,这类人员占5%,需求上升。

技术管理岗位,从事技术管理等工作,这类人员占1%,需求上升。

四、就业市场分析

(一)校企合作与毕业就业渠道分析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单位主要是从事机电产品生产、加工、维修的企业和劳动职能部门等。我们通过对社会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相关行业的深入调查,了解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主要以下四种:一是进入各型机电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二是受雇于个体机电维修部;三是自己独立开业从事于机电产品的加工与服务工作;四是从事机电技术应用相关行业的工作;还有部分学生进入高职深造。

(二)毕业生目前单位的性质及状况

毕业生的单位体制分布为,国有3.8%、三资14.6%、民营个私64.8%、其他4.8%。从调研表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单位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中,共占调研毕业生的64.8%,这也比较符合我国经济的特点及学院人才培养的方向。

(三)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几个因素

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几个个因素中,约92%的企业看重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安全文明生产能力,思考和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质量、安全、效率及环保意识非常需要。

 

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都对技能人才的规模、结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制造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突出优势。要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加快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调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区域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烟台的工业已逐步迈入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阶段,工业是烟台实体经济的“压舱石”, 胶东半岛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迅猛,汽车、船舶、航天测控设备、石油化工机械、冶金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形成了区域优势。烟台经济发展位居全国十九、山东第二。201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46.08亿元,全市人均生产总值91979元,烟台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3万亿元,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企业达到16家,其中过千亿企业1家,过500亿企业3家。上市公司总数目前达到42家,居全省首位。2016年投资50亿元的中俄重型直升机项目代表着烟台高端制造业的崛起,近年来,作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烟台吸引美国通用、日本三菱、德国汉高、台湾鸿海集团等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来烟投资,建成了通用东岳汽车、浪潮LG、大宇造船、数控机床、现代冰轮锅炉等一批规模大、技术高的装备制造业项目,加大了对装备制造业人才的需求。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进行,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烟台正在毫不动摇地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不懈地向着制造业强市目标迈进,在更高平台上融入世界。日前,烟台市政府下发《烟台市贯彻〈中国制造2025〉打造烟台智造行动纲要》,烟台将努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率先建成《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已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到2020年,烟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万亿元。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市。烟台的产业正迈向中高端水平,基本形成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同步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驾齐驱、互联网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结构。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烟台片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成为引领全市转型升级的动力源和创新发展引擎。产业的高端发展必将引领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助推特色名校和特色专业的跨越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烟台的工业已逐步迈入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阶段,工业是烟台实体经济的“压舱石”, 胶东半岛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迅猛,汽车、船舶、石油化工机械、冶金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形成了区域优势。2014年,烟台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达到800多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0亿元,利税高达150亿元。近年来,作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烟台吸引美国通用,日本电装、三菱,德国汉高,韩国大宇、LG、斗山机械和台湾鸿海集团等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来烟投资,建成了通用东岳汽车、浪潮LG、大宇造船、数控机床、现代冰轮锅炉等一批规模大、技术高的装备制造业项目,加大了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 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进行,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烟台正在毫不动摇地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不懈地向着制造业强市目标迈进,在更高平台上融入世界。

二、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作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城市,其先进制造业水平的提高,会使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对机电技术尤其是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企业生产中的自动化系统的特点是由专业厂家开发调试,在投入正常生产后,需要有专人跟班对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维护及操作,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跟踪分析,判断故障点,使得自动化系统充分发挥对生产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的最佳控制。另外经常需要根据生产工艺和设备状态设置、调整控制参数,这些工作往往是保证生产过程正常、产品质量优异、以及控制生产成本的关键。从人才结构层次分析,此类岗位最适于高级技工毕业生来承担。大多数企业和毕业生认为机类专业在未来若干年内仍是具有发展前途的专业,并且有较大的需求量。经市场调研,机电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人才需求旺盛,配电柜与电气控制柜的安装、调试,电气设备生产与工艺技术操作,维修电工,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及运行等方面的人才普遍缺乏。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

近年来,我们一直以问卷调查和用人单位走访形式为主,与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和部分毕业生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和交流,另辅之以非正式的交谈和电话交流。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充分体现了毕业生对学校的感情、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调研结果为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学生素质教育、就业教育和指导等方面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接受调查的毕业生和企业有关人员都认为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很有必要,有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毕业生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生产相结合、与企业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机电专业人才主要工作岗位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电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主要有:

操作与维护岗位,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占36.2%。

机电设备装配人员占25%。

销售服务岗位,从事产品营销、售后技术服务、行政管理等工作,这类人员占21%。

质量管理岗位,从事产品的质量检验监督等工作,这类人员占5.2%。

从事设备改造,产品研发等工作,这类人员占5%,需求上升。

技术管理岗位,从事技术管理等工作,这类人员占1%,需求上升。

四、就业市场分析

(一)校企合作与毕业就业渠道分析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单位主要是从事机电产品生产、加工、维修的企业和劳动职能部门等。我们通过对社会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相关行业的深入调查,了解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主要以下四种:一是进入各型机电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二是受雇于个体机电维修部;三是自己独立开业从事于机电产品的加工与服务工作;四是从事机电技术应用相关行业的工作;还有部分学生进入高职深造。

(二)毕业生目前单位的性质及状况

毕业生的单位体制分布为,国有3.8%、三资14.6%、民营个私64.8%、其他4.8%。从调研表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单位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中,共占调研毕业生的64.8%,这也比较符合我国经济的特点及学院人才培养的方向。

(三)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几个因素

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几个个因素中,约92%的企业看重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安全文明生产能力,思考和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质量、安全、效率及环保意识非常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