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的教学组织改革:多专业组班
此次参加宁波香港“一带一路”人才引进培养合作论坛期间接受邀请参观了宁波市交通技工学校。该校隶属于宁波公运集团公司,是宁波市交通系统唯一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参观之后,颇有收获。该校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产学研、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公共实训、技能大师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产教融合方面的改革——“多专业组班”的改革,值得业界同行借鉴。
一、改革背景
宁波市交通技工学校于2014年开始在校内自建宁波公运智维车辆修理有限公司,由校长兼总经理,围绕“以生产为基础,教学为目标”的原则开展生产经营,搭建了“同一场所,统一领导,统一目标”的汽修专业校企一体的生产教学平台,探索和实践“校企一体,产教对接,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必须落实产教对接教学,而产教对接教学碰到班级组织影响教学效果的难题。以汽修专业为例,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运行是由机修、钣金、喷漆、客服等专业人员按不同技术要求协作完成的。一个大型汽车维修企业同一工种岗位跟岗人数极限容纳量为20人,而学校按传统的专业组班的班额在40人以上,企业一个工种岗位无法同时接纳一个班40多位同学的生产实训。于是,班级教学组织的有序性与企业生产岗位的局限性存在矛盾:按班级分组形式跟岗,往往会因人数太多,既增加教学组织难度和教学成本,也影响教学实效和企业生产,产教对接教学难以有效展开。
二、改革内容
学校将按单专业编班的传统形式创设为按专业群内多专业编班。具体做法是:
1.专业群内细分专业。以汽修专业为例,把汽修专业设为一个专业群,群内细分为机修、钣金、喷漆、销售等细的专业(类似于一个专业方向或一个工种)。
2.对企组班。对接合作企业的工作种类及岗位数量改革班级编制。该校根据宁波公运智维车辆修理公司正在运行的机修、钣金、喷漆和接待四个细分专业(或叫工种)现状,将汽修专业班级学生综合组成一个50人左右的教学班,由4个细分专业(或叫工种)的组别构成,每个细分专业(或叫工种)组的学生数控制在15人左右——低于企业各岗位接纳量,实现学校成班制全员跟岗与企业生产岗位整体接纳相对接,以提高生产跟岗实训效果和企业岗位利用率。
多专业班教学专业与企业生产岗位对接表
多专业班 专业组成 | 汽车机电 维修专业 | 汽车钣金 维修专业 | 汽车喷漆 维修专业 |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 |
汽修企业 生产岗位 | 汽车机电维修岗位 | 汽车钣金 维修岗位 | 汽车喷漆维修岗位 | 服务顾问、理赔员、客服专员、配件员等岗位 |
3.其他课程教学安排。同一专业群的学生,其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合并上课。专业课实行工学一体分组教学。
三、学校体会
1.传统的汽修专业订单培养,一般是在校内完成汽修专业通识培养,专业细分培养是进入企业之后再组织完成的,而“多专业组班”省去了岗位细分和再培养过程,实现了企业整体接纳和直接分流上岗,受到了合作企业的欢迎。
2.“多专业组班”将单一专业教学班分四组需配置四套同样的实训设备改变为多专业教学班分四组配置四套不同的实训设备完成理实工学一体教学,同样完成一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在场地和师资不增加的情况下减少了实训设施设备的重置量,提高了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为学校节省了成本。
四、本人收获
1.此项改革意义重大。产教融合倘要落实,落脚点就是生产与教学对接。生产与教学对接就是国务院《决定》五个对接的第三个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谁都清楚,但要普遍实现,难于登蜀道。因为,意识、制度、政策、习惯等阻难重重。其中之一,便是教学组织改革的阻力大。教学组织改革效果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多专业组班”改革似是冲破重重阻难的一把“利斧”!一道“曙光”!
2.此项改革的性质。“多专业组班”改革的性质似是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改革。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若不改革,产教融合恐难以落地。
3.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到了向教学管理制度“亮剑”的时候了。建议业界同仁讨论。